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;2010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傳統技藝·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太平公主號
福船作為我國古代四大船型之一,以其底部結構呈尖形、小方頭寬、尾肥大而方正,以及七星伴月“保壽孔”、水密艙裝置、鐵釘釘合和桐油灰塞縫、“十二生肖”暗示標記等獨特技藝,而有別于其它三種船型。晉江地處福建沿海,港口眾多,漁業和航海業發達,客觀上促進了造船業的發展。深滬鎮的木帆船制造就是福建海船制造的一項傳統手工技藝,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。所謂水密隔艙,就是船艙中以隔艙板分隔的彼此獨立且互不透水的一個個艙區。對于整艘木帆船而言,水密隔艙的數量與船的大小、用途有關,船只越大隔艙越多,載客為主的船舶要比貨船具有更多的水密隔艙。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在木帆船的建造過程中包括船型設計、選料、制造工藝等基本內容。
傳統技藝·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太平公主號
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是中國于唐代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,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,部分內河船也有采用,并有在20世紀70年代泉州灣打撈出的宋代遠洋貨船為證。13世紀末由意大利旅行家馬可·波羅介紹到西方,頗受各國商人、航海家青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