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交椅山址窯址位于磁灶鎮錢坡山,瓷片堆積最厚達3.4米,窯址范圍東西220米,南北205米。根據考古發現,發現了4條窯爐,均系斜坡龍窯,其中第二條龍窯最長,殘長60.88米。揭露作坊遺跡1處。出土了一批青釉和醬黑釉瓷器,器型有執壺、罐、碗、茶盞、器蓋、小口瓶等,還有墊座、墊圈、墊餅、墊柱等窯具。該窯場創燒于五代(10世紀),廢燒于元末(14世紀中),為宋元時期福建最重要的外銷瓷窯址之一,其產品在日本、東南亞以及我國的南海和海外的沉船等遺存中都有發現。金交椅山窯址的窯爐遺跡為典型的閩南龍窯,金交椅山窯址成為集中、系統反映古代陶瓷生產——外銷完整過程的難得歷史遺跡,是一處具有很高學術研究、科學展示和保護價值的考古遺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