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產地及流傳區域:晉江各鎮街皆有,以英林、青陽較著名
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藝:主要原料有鮮豬料、豬大腸、菜頭(白蘿卜)、蔥末等。
1.礦泉水瓶裝冰塊放入鮮豬料,保持豬料的鮮活度;
2.大腸先用泡米湯洗,然后入鍋用白醋燒開,撈起涼水沖凈后,再用土豆油(俗稱“火油”)洗凈,去除豬大腸異味;
3.舀鮮豬料灌入洗凈的大腸里,用細線扎緊,放入豬大骨燉的湯鍋里煮;
4.熟后,撈起用剪刀沿橫截面剪成圓筒片,澆上豬大骨湯與菜頭,撒上蔥末即可食。
【小吃小品】
多年前,去英林訪友。吃了一碗大腸豬料,從此便記住一個叫西塔的小地方。
榕樹下,清風徐徐,枝葉間隱有蟬鳴,脆脆的聒噪聲里,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大腸豬料,即便盛夏,也舒心愜意。
那店家,食客叫伊“黑豆示”,從名兒看,長得黑毫無疑問,但伊家的大腸豬料卻地道。曾記得先前門面兒小,平房,店口就是大路。食客來店,隨便掇條凳子就可以大快朵頤。如今10余年過去了,黑豆示硬是用大腸豬料在原地兒撐起一幢五層樓,還懸掛上彩色招牌兒,大大咧咧地寫道:這里的大腸豬料很Q!
閩南人將豬血叫“豬料”,所以大腸豬料其實就是大腸豬血。從菜名上看,主料也就豬血、豬大腸兩樣。輔料中的菜頭、蔥末等,主要用于調味、添色、增食欲。
在黑豆示樹影婆娑的店門口,放著一只黑色塑料桶。揭開蓋子,見里頭足有半桶豬料,紅彤彤,鮮艷艷,水面上漂著好幾只礦泉水瓶。問黑豆示,伊說,那瓶里裝著冰塊,這樣冰著,豬料就可存活下去。我想,伊說的是,保持豬料的鮮活度。
伊家的大腸豬料確實并非浪得虛名,單就洗大腸的繁瑣復雜,就讓人看了舒心吃得安心。取冰涼的井水泡大米,再用泡米湯將大腸里里外外洗凈,入鍋,以白醋燒開;而后撈起,以涼水沖洗多遍,再用土豆油洗凈,經過如此來回折騰,豬大腸的異味早就煙消云散了。這個時候,就可以舀鮮豬料灌入洗凈的大腸里,然后用細線將大腸口子扎緊,放入豬大骨燉的湯鍋里任其蒸煮至熟。客人來時,即可撈起,用剪刀沿橫截面剪成圓筒片,澆上豬大骨湯,配上同樣用豬大骨湯燉的菜頭,撒些蔥末,一碗大腸豬料即成。
晉南四鎮,若論小吃,英林話語權最缺失,但有了黑豆示的大腸豬料,便可堪稱斯地一絕。往往一到晌午,店里人聲鼎沸,食客無不沖著大腸豬料而來。算起來,在晉江,做大腸豬料,可與之媲美的,尚有一處。藏于青陽塘岸街背街,店面雖狹且淺,但也頗得食客吹捧。若是前晚宿醉,次日早起,食欲不振,最宜吃一碗大腸豬料,既可消去積食,又可恢復元氣。
曾有一段時間,工作所累而耽于杯中濁物,醉酒便在所難免,于是乎,就以一碗大腸豬料開始一天的生計。后來生存際遇發生改變,這一飲食習慣才劃上休止符。若干年后想起,依然記得,那腸的脆、那料的香、那湯的甜,自舌齒而喉嚨至腹間,真個是“爽死爽沒命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