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心堅守 藝道傳承60年 76歲姚道成的高甲情緣

晉江新聞網(wǎng)2020-10-14

  晉江新聞網(wǎng)10月14日訊 9月22日晚,晉江市戲劇中心內(nèi)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喝彩聲,精典折子戲《磕碑》正在舞臺上上演,特別的是,這出戲是由76歲的姚道成與其五代學生同臺表演的,九位不同年齡的演員同臺演繹“楊繼業(yè)”的故事,壯觀場面引來觀眾陣陣掌聲。

  這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姚道成傳承成果匯報演的現(xiàn)場。這場匯報演出持續(xù)了兩天,就在前一天,傳統(tǒng)經(jīng)典高甲戲《告親夫》上演,為戲迷觀眾帶去一場饕鬄盛宴。而22日當晚的《戲看經(jīng)典——折子戲?qū)觥犯菍?ldquo;傳承”大戲演繹到極致,由姚道成的弟子演繹了其傳承的《生死牌》、《三擊掌》、《困河東》、《追魚》、《大金橋》等折子戲。在匯報演出的最后,姚道成飽含深情地回顧自己從藝60載的經(jīng)歷,他說“堅守是我的初心,傳承是我的使命,希望還能為高甲戲的傳承,貢獻更多的力量。”

姚道成與其五代學生同臺表演《磕碑》。

  60載高甲情緣 再難再苦他也沒有放棄過      

  姚道成1945年出生于晉江永和,現(xiàn)為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高甲戲代表性傳承人,國家二級演員。姚道成從小就愛唱愛跳,是學校里的文藝積極分子。但是,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和高甲戲扯上關(guān)系。1959年底,當時的晉江民間戲劇團(現(xiàn)晉江高甲柯派表演藝術(shù)中心前身)到學校來招生,并不懂戲曲是什么的他好奇地報了名,根據(jù)老師的要求現(xiàn)場唱了一首歌,并跟著老師做了一些戲劇里的動作。雖然是第一次做戲劇動作,但姚道成模仿得有模有樣,給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。不久之后,他意外地收到了錄取通知書。

  “我一直記得到劇團報道的那一天。那天是1960年2月3日,正月初七,我從永和來到劇團,天很冷,但是心里充滿了歡喜。”姚道成說。就這樣,姚道成在訓練班開始了集體生活。每天除了練功還是練功。當時,姚道成已經(jīng)16歲,并非學戲的最佳年紀,“一般學戲十二三歲開始學習,身體可塑性強,我那時年紀比較大身體比較硬,學習一些基本功就很辛苦。但沒辦法,不管是壓腿、劈腿、翻跟斗,該學還是得學,再痛再苦也咬著牙練。”姚道成說自己最不怕的就是吃苦,身體條件比不上別人,那就用練習去追趕。最后,他成為那個訓練班里最出色的學員之一。

  后來,他師承高甲戲著名老藝人蕭迪吉,工文武老生,兼習二花。在訓練班學習時期勤學苦練,師承了《困河東》、《李陵碑》、《水淹七軍》、《三國》、《水滸》等單本和連臺本高甲戲傳統(tǒng)劇目,及其傳統(tǒng)表演藝術(shù),并從學員成長為劇團的臺柱子。     

  演戲是很辛苦的活,這種辛苦,不只是唱念做打的辛苦,還有夏日高溫一層又一層戲服、冬天露天演出的陣陣寒風。而這些在姚道成心里都是高甲戲演員應該承受的,但是有一種苦確是他一直難以釋懷的。“母親過世那天,我們的戲正在上演。戲票已經(jīng)賣出去了,也只能忍著悲傷,直到演出結(jié)束才匆匆趕回家中。這不僅是我這樣,干這行的最怕就是碰到這種,那個時候演員少,一個角色就一個人,票賣出去了,海報也出去了,哪怕碰到任何變故,都要堅持演下去。”姚道成說,這種遺憾和苦楚是很多同行都會碰到的,他有有個師弟演出時發(fā)高燒,打了退燒針繼續(xù)上。“心里再悲傷,身體再難受,只要戲里需要高聲歡笑,那就必須笑得開心。”姚道成說,只要化了妝,穿上戲服,人立刻要轉(zhuǎn)變心態(tài)進入角色里,這才是演員的基本修養(yǎng)。

  那個年代,看戲是人們不多的娛樂之一。也因此,逢年過節(jié),劇團是最忙碌的,每年春節(jié),從正月初一到月底,一整個月都沒休息過是常有的事。遇到到外地交流演出,為了讓更多觀眾欣賞到高甲戲,他和同事每天從早上到晚上,一天要演三場戲,“高峰期,我們一年要演出300場,幾乎沒有休息過。”

  累并快樂著。因為喜愛高甲,再多的戲姚道成都充滿了干勁地上臺。除了演出,他也開始帶學生。但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當改革開放的大潮涌來時,戲劇卻遇到了最艱難的時期,由于這個行當既辛苦,收入又低,很多演員都選擇下海離開劇團。劇團招收不到新學員,怕后繼無人,他和同事到處招演員,不僅在晉江各村物色,還跑到永春德化等地招收新學員。那時,人們勸他也下海經(jīng)商,找各好的出路,但是,姚道成一直記得母親在他到劇團報道的那天說的話,“母親跟我說,磨是不會死的。意思就是再苦再累都不要怕,只要認定了就往前走。”心懷母親的期許,姚道成無論是在練功,還是后來的演出傳承過程中,遇到任何困難都帶頭上,從不曾放棄過。“愛一行就要專一行,無論如何,我這輩子就和高甲綁在一起了。”

  將傳承視為使命 72歲還在示范高難空翻動作

  姚道成文武戲兼?zhèn)洌晕鋺蛞婇L,且才藝全面,司鼓、器樂皆精。他的老生表演豪雄凝重,激越渾厚,嗓音宏亮,唱念純正,功架精準,在同行和觀眾中享有盛譽,是高甲戲老生行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。

  早在1979年,姚道成就被福建省文化局評為省青年優(yōu)秀演員,他先后榮獲福建省主要地方劇種唱腔會演一等獎、福建省首屆水仙花表演獎,并前后以高甲戲創(chuàng)作劇目《施瑯將軍》中飾施瑯、《龍頭鍘》中飾包拯、《金魁星》中飾何大諒、《高平關(guān)》中飾趙匡胤等參加連續(xù)多屆福建省戲劇會演,均獲優(yōu)秀演員獎。其中主演的《金魁星》于1998年獲得文化部優(yōu)秀新劇目文華獎,以及創(chuàng)作、導演、音樂、表演等四項單項文華獎。他在從事舞臺藝術(shù)實踐的同時,還致力于高甲戲后繼人才培養(yǎng),他的學生中有許多人已成為專業(yè)劇團藝術(shù)骨干。他不僅在國內(nèi)傳藝,還多次去菲律賓等地傳授高甲戲表演藝術(shù),為高甲戲的傳承做出突出貢獻,因此榮獲福建省文藝出新人大賽園丁獎。2018年5月,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。

  2005年退休后,姚道成并沒有離開他心愛的高甲戲,而是忙于傳承,在晉江各個民間戲劇團教學。他教學生,一定要學生吃透劇本,并熟悉每個動作。他會把每個動作,每個唱詞都自己演示一遍,再手把手地教學生。姚道成的學生蔡長益記得四年前,72歲的她為了向?qū)W生示范高難度空翻動作,連續(xù)做了十幾次的空翻。“20年前我剛到劇團時,姚道成教我的第一課就是‘戲德’,他說的一句話‘助人樂已光照人,德藝雙馨德為本’我一直記得。”姚道成的學生,晉江高甲柯派表演藝術(shù)中心國家三級演員陳海森說道。

  如今,姚道成仍在本地區(qū)許多專業(yè)和民間職業(yè)劇團中從事教戲和導演工作。這些年,為他們排練了近百臺高甲戲傳統(tǒng)劇目,培養(yǎng)出一批高甲戲傳統(tǒng)表演藝術(shù)后繼人材,為高甲戲的當代傳承作出卓著貢獻。

  在姚道成家里,一個紅色木箱被他當成了寶貝,那里記錄著他與高甲戲的一生。里面都是他的各種獲獎證書,和珍貴的劇照,里面有不少學生的獲獎照片,“這些都是我的寶貝,里面有我的堅守的初心,和我傳承的使命。”

  記者黃海蓮、吳清華

標簽:
責任編輯:林琳 林琳
欧美精品一区三区在线观看,久久成人午夜福利亚洲一区,久久se视频色精品视频,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精品
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| 亚洲激情小说在线 |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不卡精品 |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|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|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|